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国家话语 vs 地方体验:艾少伟教授解读黄河的文化地理建构

作者:李洪彬   编辑:王轩   审核:李长坡    时间:2025-10-29 点击数:

2025年10月26日下午,由地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主办的“地理师范生核心能力提升专题系列讲座(第十八期)”在文科综合楼E-109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我院1998级优秀校友,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艾少伟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主题为《被书写的黄河与被体验的黄河:国家话语与地方表征的文化地理建构》。活动由郑敬刚副院长主持,2003级校友李四军、地理科学系全体教师及2024级、2025级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共100余人参与。

艾少伟教授以“被书写的黄河”与“被体验的黄河”为核心分析框架,系统阐释了黄河文化在国家话语与地方实践之间的内在张力与耦合机制。他结合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经验,从国家话语建构、地方多样性表征、张力协调路径及跨尺度协同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了黄河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地理意义,并为在场教师提供了从学术选题到项目申报的系统指导。

在交流环节,师生踊跃提问。有教师提出:“黄河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什么现实意义?”艾教授从经济与学术两个层面作出回应:黄河不仅是国家文化自信的象征,也是区域发展、生态治理与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鼓励同学们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感知文化的厚度。还有学生请教:“在求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难以做出抉择的困难?”艾教授分享了他2003年专升本后攻读硕士学位的经历,尽管当时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依然坚持学术道路,并鼓励同学们“在困境中寻找机遇,以坚持突破迷茫”。

郑敬刚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艾少伟教授的讲座不仅拓展了同学们对黄河文化的理解,也为地理师范生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论启示。他同时感谢艾教授将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宝贵经验无私分享给全院教师,并勉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教学中,既要关注国家层面的文化战略,也要体察地方生活的多样表达,努力成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人文温度的地理教育者。

本次讲座内容翔实、视角独特,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学习,对黄河文化的多元表征与文化地理的研究路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未来的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院将持续推进“地理师范生核心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平台建设,系统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科素养与育人能力,助力其成长为新时代卓越地理教师。

版权所有:许昌学院 地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地址:许昌市八一路88号 理科综合楼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