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专业建设 >> 正文

《土壤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   编辑:王轩   审核:    时间:2018-07-05 点击数:

课程编号:08001

课程英文名称:soil geography

学时数:36+36(理论+实验) 学分数:2+0.5(理论+实验)

适用层次和专业:地理科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习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环境学、土地规划等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室内实验、野外实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土壤地理的基础知识,土壤的发生和分布规律,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利用改良原则,学会土壤调查和制图等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的:土壤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和土壤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以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要内容,要紧紧扣住各类土壤的诊断性状、生成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中阐述土壤在空间分布的状况和基本规律,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反映土壕地理学研究的新成果,与土壤地理学的近代发展水平适应。通过学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土壤地理的基础知识,土壤的发生和分布规律,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利用改良原则,了解土壤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学会土壤调查和制图等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绪论 (2学时)

主要知识点:

1.土壤定义

2.土壤肥力

3.土壤生产力

第一章 土壤系统动组成、结构与功能(14学时)

第一节 土壤系统的组成

主要知识点:次生矿物的类型和性能,特别要与风化阶段和区域分布联系起来;有机质部分重点介绍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及其产物对土壤形成和特性所起的作用.

第二节 土壤系统的结构

主要知识点:土壤水分和空气,以水分为主线索,阐述水分与空气消长的关系;重点阐明水分状况对土壤形成和性状所起的作用.

第三节 土壤系统的功能

主要知识点:明确质地、结构、比重、容重、孔隙度、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耕性等物理性质的含义及其对认识和判别土壤的用处;明确土壤胶体的类型和功能,特别是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明确土壤溶液浓度、酸碱反应、氧化还原作用的含义及其对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明确力能学平衡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一种因素.

第二章 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6学时)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主要知识点:介绍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形成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因素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为讲授土壤形成和地理分布规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土壤系统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主要知识点:明确地球化学过程和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基本动力,而土壤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迁移、转化、累积的不同特点又影响各种土壤特异性的形成。

第三节土壤系统动态的表现

主要知识点:掌握主要的成土过程:灰化过程、粘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潴育化过程、潜育化过程等十大基本成土过程。

第三章 土壤分类(2学时)

第一节 土壤分类概述

主要知识点:土壤分类的目的、意义和世界土壤 概况。

第二节 土壤发生分类

主要知识点:苏联道库恰耶夫土壤分类为主体介绍发生学分类的原则、系统和命名。

第三节 土壤诊断学分类

主要知识点:以美国系统分类为主体介绍诊断层、诊断特性、分类系统和命名。联合国的土壤分类虽然在命名上既有前苏联发生学分类和美国系统分类,又有自行设计的名称,但以诊断分类为指导思想,也在本节叙述。

第四节 中国土壤分类

主要知识点:介绍中国长期以来使用的发生学分类制的原则,分类系统和命名。同时也介绍近期提出的以诊断学分类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系统分类。

第五节 各土壤分类系统的评比

主要知识点:重点评比发生学和诊断学两大分类制的利弊及其发展前景,至于具体土壤的两大分类制的对比,待土壤类型一章讲授后再行阐述。

第四章 土壤类型(8学时)

第一节 冻土

主要知识点:在苔原气候下,以水冻土壤温度状况为特征,包括冰沼土、冻漠土,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新成土、始成土、有机土,联合国土壤分类的始成土、潜育土、粗骨土、有机土。

第二节 灰化土

主要知识点:在寒温带湿润气候下,以灰化淀积层为特征,包括灰化土、漂灰土。

第三节 弱淋溶土

主要知识点: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地区,以弱粘化淀积为特征,包括温带灰色森林土、褐土、灰褐土和热带的燥红土。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的淋溶土、软土、始成土、老成土,联合国土壤分类的灰色森林土、高活性淋溶土、强风化粘磐土。

第四节 淋溶土

主要知识点: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以明显粘化淀积为特征。包括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和白浆土。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的软土、始成土、淋溶土,联合国土壤分类的始成土、高活性淋溶土、灰化淋溶土、粘磐土。

第五节 富铝土

主要知识点: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以氧化铁,铝富集为特征。包括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的氧化±、老成土,联合国土壤分类的网纹土、高活性强酸土、铁铝土、强风化粘磐土、低活性淋溶土、低活性强酸土。

第六节 钙积土

主要知识点: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向干旱过渡气候地区,以碳酸钙明显累积为特征。包括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和黑垆土。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的软土、干旱土,联合国土壤分类的黑钙土、栗钙土、钙质土。

第七节 荒漠土

主要知识点:分布在荒漠气候地区,以干旱土壤水分状况为特征,包括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的干旱土,联合国土壤分类的石膏土。

第八节 盐渍土

主要知识点:分布在于旱、半干旱气候和滨海地区,以积盐或碱化为特征,包括盐土、碱土。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的有关土纲中的盐化、碱化土类,联合国土壤分类的盐土、碱土。

第九节 湿成土

主要知识点:分布在寒冷湿润、地势低平地区,以有机质累积和潜育化为特征,包括沼泽土、草甸土、潮土和黑土.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的有机土,软土若干土纲中的“潮湿”亚纲,联合国土壤分类的有机土、潜育土、冲积土和黑土。

第十节 高寒土

主要知识点:分布在高山垂直带上部森林郁闭线以上或无林的高山、高原地区,以冷冻或永冻土壤温度状况为特征。包括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的软土、始成土,联合国土壤分类的始成土、干旱土、黑钙土、栗钙土。

第十一节 变性土

主要知识点: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地区,以深裂等特殊物理性质为特征.国际通行名称。

第十二节 初育土

主要知识点:新成土、始成土、火山灰土,联合国土壤分类的浅层土、粗骨土、始成土、暗色土。

第十三节 人工土

主要知识点: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以人工熟化等为特征,包括水稻土,灌淤土,绿洲土、楼土,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中某些“耕翻扰动’、“耕作淀积”的亚纲或土类,联合国土壤分类的人为土。

第五章 土壤分布(4学时)

第一节土壤分布规律

主要知识点:

1.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3.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谱和山地垂直分布

第二节 世界土壤分布

主要知识点:世界土壤的分布格局及其水平地带性

第三节中国土壤分布

主要知识点:中国土壤的分布格局及其水平地带性

第六章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实验部分:

实验一 土壤样品制备(2学时)

主要内容:学习土壤农化样品的采样布点方法及分样方法。在大田中,采用蛇形取样法采集1kg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采用四分法采样,土样标签书写采样地;回到室内制备土样,学习风干样品的处理、制备方法;学习土壤1mm、0.25mm样品制备及石砾含量分析测定步骤。

教学要求: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分,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实验二土壤水分测定(8学时)

主要内容:掌握风干土样水分含量测定及其测定误差分析。

教学要求:要求学会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土壤水分分析的全部过程

实验三土壤pH值测定(4学时)

主要内容:用酸度计完成土壤pH值分析全部过程。

教学要求:要求学会土样的处理方法;学会pH值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土壤pH值分析液的制备全部过程。

实验 四-六 土壤氮磷钾的测定(18学时)

主要内容:对前期处理过的土样进行系列化处理,掌握土壤待测液样品的制备方法和过程;然后对待测液进行土壤铵态氮、速效钾、速效磷状况进行上机检测取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进而了解农田土壤养分的丰缺状态,学会分析农田养分的来源及其流失原因,为农业生产提供可行性施肥对策。

教学要求:学会处理土壤的方法;学会土壤养分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学会分析数据并与土样来源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实验七土壤有机质测定(选作4学时)

主要内容:在170—180℃条件下,用适量的标准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质(碳),剩余的重铬酸钾以硫酸亚铁溶液滴定,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有机质含量。

教学要求:了解和土壤有机质测定全过程;注意实验步骤的严密操作,否则会出现失败情况。此实验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可在演示实验结束后,自行采集农田土样,独立完成测定过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土壤地理的基础知识(如土壤与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的形态、物质组成和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及其迁移转化)、土壤的发生、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各主要土壤类型的地理分布、形成特征和利用改良原则、及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改造的技术与方法;能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四、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联系

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与其联系紧密的学科有:植物地理学、水文地貌、气象气候等学科,与这些学科互为基础课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十分密切,也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的基础课程。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授课与讨论

2.多媒体课件演示

3.自学讨论与交流

4.实验教学

5.野外实习

六、学时分配表

理论部分

学 时 分 配

合计

讲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讨论课

其他

绪论

2







1

14

1






2

6

1



1



3

2







4

8

1






5

4







6

0

1






合计

36






36

实验部分:

实验项目

实验性质

学时

土壤样品制备

验证性实验

2

土壤水分测定

验证性实验

8

土壤pH值测定

验证性实验

4

土壤铵态氮测定

验证性实验

6

土壤速效磷测定

验证性实验

6

土壤速效钾测定

验证性实验

6

土壤有机质测定

验证性实验

4

合计


36

七、成绩考核方式

考试形式:采取平时考查成绩(包括作业、实验)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其中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10分钟

3.考试内容的比例

土壤剖析: 约占10%

土壤组成与结构: 约占20%

土壤功能与形成因素: 约占20%

土壤综合应用计算问题: 约占20%

土壤综合应用分析问题: 约占30%

4.题型构成

①名词解释:约15%

②选择题:约10%

③填空题:约20%

④问答题;约25%

⑤论述题及分析题:约30%

5.教研室集体评卷

八、荐教材与学习资源

(1)朱鹤践,何宜庚.土壤地理学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

(2)李天杰.土壤地理学.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年.

(3)黄昌勇.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大纲修订人:董东平

大纲审定人:董东平

制订日期:2014.10

版权所有:许昌学院 地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地址:许昌市八一路88号 理科综合楼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710